學者莫利斯認為壓力是指任何會引起緊張或威脅,並且個人必須去改變或調適(再適應)的環境事件;從這個定義,可以讓吾人了解,並非所有的刺激或環境事件都是壓力,只有那些會引起不愉快經驗,且須另人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和習慣的刺激或環境事件,才可稱為是壓力。至於正面事件的中樂透和結婚為何會產生壓力,調適通常是關鍵,在這些正面事件後,迫使人們必須改變生活型態,比方中樂透的人想要再中一次,有一次好運一定會有第二次,於是把全部的時間拿去猜牌;再不然擔心財露白被偷、被搶、被借、、,於是搬離居所,去從新適應新的生活環境。至於結婚嗎?我未婚,想不出結婚被歸類在正面事件的理由是什麼?但是結婚後便是兩大家族的結合,要面對丈人、丈母娘、舅子、姨子、、姻親的相處、家庭生活調適、家事分配、金錢管理、宗教信仰、性生活、還有隨之而來的小孩教養、、等。
會讓正面事件產生壓力的原因可歸納為下列五種原因:
(1)事件的特徵:大部分的壓力都是由客觀的刺激(環境)事件所引起,因此事件本身的特徵就深深的影響到壓力反應的型態與程度。影響壓力反應的事件特徵,最主要的有:
1.事件的數目:同時面對多項事件和面對單一事件時,壓力自然相對加倍。
2.處理事件的時間:比方考駕照,剛剛開始報名學開車時,想到將來可以奔馳在台灣各地,自然壓力指數低,但接近考期時,想的是各項測驗會不會順利通過,壓力指數相對變高。
3.對事件的預測力:比方習慣搭火車往返台東台北的人,突然要搭飛機往返,因為許多過程不熟悉,要預留多少時間報到、飛機會不會遇到亂流、到台北後要怎麼出機場、該怎麼搭乘交通工具、、等,預期能力低,便會造成不安,形成壓力。
(2)A型性格:在極短的時間內,以極強烈的企圖心持續且不間斷的去完成許許多多的工作,假如他認為該項工作有必要的話,就算是與其它事情或與其它人相對抗也在所不惜;而且A型性格對壓力源反應快速強烈,把壓力事件視為是對個人的生活威脅而反應過度。
(3)壓力源評估:壓力源→初級評估(事件具有威脅性?)→次級評估(我有能力或資源去處理事件?)→"是,正面反應(興奮、愉悅)"或"否,負面反應(害怕、沮喪)"。
(4)個人控制感:人們能夠做決定並能有效率的採取行動,以產生令人滿意的結果,並避免不符合自己心願的結果的知覺。有助於壓力調適的控制感包括四種控制:
1.行為控制:以具體行動減少壓力源衝擊的能力;例如生產(壓力源),母親運用特殊呼吸技術減少陣痛。
2.認知控制:運用思考歷程或策略以緩和壓力源衝擊的能力;這些策略包括對事件採取不同的思考,或集中心力於愉悅或中性的思維或知覺。
3.決定控制:在行動裡許多替選的方向或途徑中去選擇機會。例如:生產過程要採傳統或自然方式、在醫院或在家生產、生產後做月子的方式、、等。
4.資訊控制:獲取有關壓力事件之知識的機會,這些知識有:壓力下會發生什麼事?為什麼會發生?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為何?在獲取相關資訊後,可以減少因無知產生的恐懼,協助降低壓力。
(5)社會支持:個人從愛他、關心他、他所尊敬與他認為有價值的人獲得訊息,並與他們溝通形成一個網路的歷程。研究顯示,擁有高度社會支持的人,會有較成功與較佳的壓力因應,社會支持之所以發揮效應,有三種潛在的益處:
1.實質協助支持:如親朋好友在你遇到壓力時,會提供真實的物品與具體的協助。
2.資訊支持:親朋好友會提出特別的行動建議,讓你戰勝壓力源。
3.情緒支持:當事人壓力事件發生時可以被關心、被價值肯定、受同理心對待、經驗分享、、等精神支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